保暖內衣興起初期,以其利潤高、市場增長快吸引了許多投資者,并且造就了不少富翁。然而,保暖內衣并非一座挖不完的金礦。隨著其產品概念的逐步老化,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也消退下來了。蜂擁而上的保暖內衣投資者當中,有一部分人注定要成為泡沫破滅之后的犧牲品。招商難、利潤低、零售動不起來,這已經是整個保暖內衣行業(yè)的共同面臨的問題。在這種狀況下,于是就出現了一些品牌商“加5塊錢發(fā)貨”的無奈舉措,而許多生產廠商憑借成本低的優(yōu)勢,也乘勢殺入市場。生產商爭相開會拼殺圈地、品牌商微利經營、經銷商左右彷徨……保暖內衣這條繩上的每只螞蚱如今活得都不怎么樣。
保暖內衣生產經銷如何求變求存?
十年前,俞兆林內衣的高價熱賣鼓動著保暖內衣這個行業(yè)的傳奇式興起。當年保暖內衣創(chuàng)富的神話,就像前段時間暴漲的股市一樣,一夜暴富的傳奇促使許許多多的錢快速集中起來,這使得保暖內衣這個行業(yè)快速膨脹???幾年前某些保暖內衣品牌一擲億金的電視廣告,可見當年行業(yè)發(fā)展之豪邁壯觀。投資者們的狂熱與自信,造就了這個行業(yè)自誕生以來就形成的渠道模式???這種模式就是人們通常說的“招商圈錢”模式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保暖內衣賣的是概念,推銷的是信心,信心逐級向下傳遞,資金逐級向上集中?墒墙鼛啄陙淼男袠I(yè)狀況說明這種做法已經慢慢行不通了。行業(yè)內的人成了老江湖,行業(yè)外的新人又沒興趣,讓經銷商打預付款,已經越來越難了???這就像現在暴跌的股市一樣,在這個時候,又有幾個人“聰明”得能夠做到逆市而上,大膽吃進呢?
唯有反思求變才是出路
要改變行業(yè)內十年來形成的渠道模式,掙脫近十年的經驗束縛,并非易事。事實上確實如此。有人在經驗的基礎上,創(chuàng)造新的概念,用新的概念去刺激消費、鼓動渠道信心,可是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概念戰(zhàn)之后,這一招也不怎么管用了???從消費者到經銷商,大家都知道這是在“忽悠”,大家都不買賬了。還有人繞開總代,嘗試“扁平化”與“下沉”,通過壓縮渠道的“長度”,節(jié)約渠道成本,煽動價格戰(zhàn),號稱要“洗牌”,結果好像把自己給洗掉了,一些本來有些根基、大有前途的品牌,從此走向了沒落。這就像晁錯提議漢景帝削藩結果把自己給“削”掉了一樣,歷史從來就是如此,改革從來不會一帆風順,探路者必須作出犧牲。
很多人都在“求變”,雖然沒有“變”成功,但“變”仍然是唯一的出路。
保暖內衣渠道仍然需要“削藩”
廠商、品牌商、總代理、二級代理、三級代理、零售商,保暖內衣渠道顯然是有些過于冗長。如今終端零售價越打越低,打下去要再回升,是不可能的了。在這種情況下,中間商的利潤勢必越來越少,僧多粥少,最終只有裁員。再者,由于代理商的自主權太大,并且各自都打各自的小算盤,各品牌在區(qū)域市場的命運幾乎完全掌握在代理商手中。代理商就好比諸侯,當他們嚴重威脅、制約品牌商中央集權的時候,“削藩”自然也是在所難免。渠道模式將像王朝體制一樣,最終將從諸侯制變成行省制。保暖內衣行業(yè)是個科技含量低的行業(yè),品牌商在產業(yè)鏈中的角色必然是重營銷而輕研發(fā)的。所以,保暖內衣廠商在產業(yè)分工中,基本上不可能轉化成純粹的科技型公司。因此,保暖內衣廠商要吃市場這口飯,“削藩”就是必然的,問題只在于如何“削”。
渠道“削藩”的方式有很多種,最直接的,就是取消某一級別的代理權。比如,取消地級代理對縣級代理的控制權,由省總代直接對縣代服務;或者,取消省總代,廠商直接對各地代、縣代服務;更直接的,就是取消某一區(qū)域的所有代理商、經銷商,由廠商、品牌商自營,等等。間接一些的,就是廠商與代理商聯合捆綁,互相參股,代理商可以參與品牌商的經營決策,而品牌商也可以對代理商的經營行為進行有力規(guī)范。兩種辦法慎重并用,在不同的區(qū)域采取不同的策略。試想,那些代理商幾年來苦心經營著某一個品牌,這經營權突然被取消,他們將何去何從?因此,渠道削藩,必須保證代理商的利益底線,穩(wěn)步推進而不冒進,是渠道“削藩”的必然選擇。
繼續(xù)嘗試直營
一般來說,省會一級市場都是由省級總代理直接操作的,但是,目前,在保暖內衣行業(yè)已有不少省級總代理開始嘗試在省內各地市增設直營點,在各地市開設專賣店或者進駐當地百貨商場。省代向下面收不到款,只好自己直接去做,同時,廠商也作出一些讓步,提供一定的支持。在這種趨勢下,總代區(qū)域市場直營最終將有可能演變成為廠商直營,省級總代的職責就有可能向類似于廠商辦事處的角色轉變,在經營的過程中賺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,逐步成為廠商區(qū)域市場直營的幫手。而對于服裝行業(yè)來說,通過直營取得成功的案例也不少。三槍有不少加盟的專賣店,但其自營專賣店貢獻的銷量也是不能小窺的。而杉杉西服當年更是依靠直營店迅速建立自己的網絡,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。相對于代理商模式操作而言,廠商直營的優(yōu)勢并不在于渠道成本的降低,而是更有利于終端形象的統(tǒng)一以及銷售策略準確執(zhí)行到位,網絡的穩(wěn)定性、終端形象、終端質量都將會得到提高。而直營的相對缺點則是需要廠商投入更大人力、財力,終端拓展的速度也遠不及加盟代理來得快。因此,選擇這種變化的廠商,必須拋棄往年快速增長擴張的經驗習慣,學會堅持、隱忍與沉穩(wěn)。
終端變革
對于保暖內衣而言,最大的問題可能并不是代理商身上的問題,更讓人費心的,可能是在零售商身上。業(yè)內有人這樣評價保暖內衣在百貨商場的狀況:“樓層越來越高,位置越來越小”百貨商場對保暖內衣的冷淡,以及百貨商場高額進場費、店慶贊助費、促銷費等等名目繁多的費用,已經使得各保暖內衣供應商苦不堪言,在百貨渠道之外,尋求新的突破,已經在所難免。自建專賣店連鎖系統(tǒng)或者內衣大賣場,已經成為眾多品牌商、經銷商的無奈選擇!叭の壹摇(浙江神力)、“浪仕威內衣生活館”(浪莎)、“綠色四季”(河南/上海)、“純棉時代”(四川)等等,都是各品牌商、廠商、以及諸地代理商們基于自建渠道這個思路上的一種嘗試。而正在做這種嘗試的,除了以上列舉的這些例子之外,還大有人在。品牌組合店、品牌專賣店,甚至是綜合性的內衣大賣場,四季產品的延伸,產品結構的靈活組合,社區(qū)便利型的內衣店以及繁華商業(yè)街的內衣形象旗艦店、大賣場的店中店等等,都是保暖內衣未來渠道變革的方向選擇。
此外,在終端變革方面,對于保暖內衣而言,除了銷售地點的選擇變化之外,銷售時間的變化則表現得更加深刻。保暖內衣品牌朝四季產品延伸,那它還算不算是一個保暖內衣品牌呢?眾所周知,保暖內衣在百貨商場的針織區(qū)度夏,其實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。反季銷售銷量可憐得很,延伸產品放在那個區(qū)域賣,又賣不起價。而在自建終端中推出許多延伸產品,比如家居服、T恤以及文胸、底褲、襪子之類的產品,這些產品已經把競爭指向其他邊緣行業(yè)了,這就意味著保暖內衣品牌要參與更廣泛的競爭了,那么,參與這種競爭,保暖內衣勝出或者說活下來的幾率又有多高呢?這個問題,還是交給實踐去回答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季節(jié)性強、銷售季節(jié)短的產品,除了保暖內衣之外,其實還多得是。比如羽絨服、羊毛衫等等。而受銷售時間限制最厲害的,莫過于月餅行業(yè)。月餅的銷售時間遠比保暖內衣短,但這個行業(yè)卻能一直活到現在,到了中秋節(jié)前,諸多零售商仍然樂于拿出足夠的銷售空間、促銷精力來推廣這個品類,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?我們不得而知。因此,保暖內衣在渠道變革中,還可以從類似的行業(yè)中去尋求一些啟發(fā)。
總體而言,我們必須承認保暖內衣已經告別了高速膨脹的時期。保暖內衣,已經不是一支投機性的短線股了。概念老化,加上全球氣候變暖,單靠以往粗放式代理渠道模式已經不適應未來行業(yè)發(fā)展變化了。以概念炒作調動渠道信心與消費熱情,已經不是什么好辦法了。渠道運營模式的精耕細作成為行業(yè)未來發(fā)展的必然。而這個過程變化的最顯在特征就是從狂熱轉變?yōu)槔潇o,從浮躁變?yōu)槔硇浴?
-- 來源:中國時尚品牌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