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美國設計師來說,國際化還是可能有風險的,他們中的許多人經(jīng)營的公司規(guī)模較小,沒有太大的財力。美國的服裝款式并不總是能在海外受到歡迎,俄羅斯或中國這類新興市場也不一定能保證持續(xù)增長。但是,美國經(jīng)濟增長減緩加劇了設計師們向海外發(fā)展的緊迫性,因為他們深知,如果想生存下去,就必須這樣做
紐約時裝周開幕了,許多設計師都在向海外零售商大獻殷勤,試圖彌補預期的美國百貨公司定貨量縮減。
紐約時裝品牌OscardelaRentaLtd.的首席執(zhí)行官阿歷克斯?博倫說,預計該公司下周的時裝展將有25家外國公司到場,而過去遠道而來的公司通常只有三四家。
與此同時,ThakoonPanichgul和德里克?林這兩位設計師都加長了服裝的下擺,林還采用了長袖的設計,以吸引來自中東的買家。林計劃在自己的陳列室發(fā)布新款時裝,而不在時裝展中發(fā)布。
男裝設計師約翰?華費陶不參加本次的紐約時裝展,此前他已連續(xù)參加了9次。相反,他于今年6月在米蘭展示了自己的新系列,這是擁有該品牌的VFCorp.增強歐洲和亞洲業(yè)務的舉措之一。該品牌預計今年將實現(xiàn)約8000萬美元的零售收入。
設計師們要應對美國消費開支低迷的情況,這種情況已導致零售商縮減定貨量,就算是對名牌服裝也不例外。
百貨公司通常會等曼哈頓布賴恩特公園的時裝展結束以后,在服裝品牌的陳列室下定單??差不多4到6個月后這些款式才會在商店亮相。但由于8月銷售額繼續(xù)下滑,一些美國零售商已經(jīng)暗示他們的進貨量不會像前些年那么大。SaksInc.的首席執(zhí)行官斯蒂芬?薩多夫8月底對投資者表示,在定購名牌春裝方面我們會非常保守,并強調動蕩的股市令富裕的美國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沒有把握。
在招徠外國零售商方面,設計師們利用了美元走軟的機會。CarmenMarcValvo說,美國經(jīng)濟糟糕得要命,美元也糟透了,這令外國公司擁有了驚人的購買力。他在SaksFifthAvenue等店面出售價格600美元的雞尾酒會禮服和零售價1500-3000美元的晚禮服。他說,雖然美元最近有所走強,但我們所提供的產(chǎn)品加上它的價格,對歐洲人來說簡直是太有吸引力了。
在紐約舉辦了通常的時裝展之后,他打算將春裝系列帶到巴黎進行首次展示,這樣他就可以向歐洲和中東的零售商推銷自己的服裝。
美國設計師的另一大優(yōu)勢是,他們推出新款的頻率高于歐洲設計師。倫敦SelfridgesXCo.的采購員勞拉?拉巴萊斯蒂爾說,店里總是有新品的感覺很棒。她最近幾年越來越喜歡美國服裝品牌。
對于美國設計師來說,國際化還是可能有風險的,他們中的許多人經(jīng)營的公司規(guī)模較小,沒有太大的財力。美國的服裝款式并不總是能在海外受到歡迎,俄羅斯或中國這類新興市場也不一定能保證持續(xù)增長。一些設計師表示,歐洲的銷售額已經(jīng)有所下降,如果減緩的趨勢持續(xù),他們會推遲擴張計劃。此外,雖然許多美國設計師在海外購買原材料以及建立部分生產(chǎn)基地,但租用倉庫或開設獨立店面肯定會增加他們的成本。
設計師王薇薇說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當紐約不景氣的時候,人們會說,日本的業(yè)務還不錯。但隨后,日本的奢侈品市場也陷入停頓。不過,今年年初,王薇薇開始在香港外圍租賃倉庫,以加快向遠東客戶供貨。
美國經(jīng)濟增長減緩加劇了設計師們向海外發(fā)展的緊迫性。特蕾西?里斯今年夏天在美國的銷售額開始趨于疲軟,上個月,里斯與一家倫敦分銷商簽訂協(xié)議,在意大利、西班牙、愛爾蘭和德國發(fā)展客戶。她希望國際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明年底能達到25%,當前為15%。
博倫說,OscardelaRenta的總銷售額今年迄今增長了逾25%,但國際銷售額表現(xiàn)更為強勁,現(xiàn)在占總銷售額的30%。這家公司由私人控股,無需披露財務信息。去年,OscardelaRenta旗下品牌的零售收入估計為7.5億美元左右。該公司計劃今年10月在倫敦的Harrods開設精品店,秋季還將在雅典和馬德里開設店面。莫斯科的一家店面計劃今年年底開張。
一些小品牌表示,他們別無選擇,只能向海外發(fā)展。晚裝設計師PamellaDeVos說,我們深知,如果想生存下去,就必須這樣做。她說,她名下的PamellaRoland品牌在美國的一些專賣店已經(jīng)關門,2007年整個美國的銷售成績平平。
她轉向海外發(fā)展,今年早些時候在巴黎展示了自己的服裝。她計劃10月在SaksFifthAvenue舉辦大規(guī)模時裝展,同時在迪拜舉辦時裝展和晚會。她希望到2010年,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從當前的25%上升到40%,并表示由于俄羅斯、日本和法國的店鋪下了新定單,今年迄今的銷售額有所增長。
-- 來源:國際金融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