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北京服裝紡織行業(yè)協會會長常青所言,未來服裝企業(yè)不再比較誰銷售得最多、誰賣得最貴,而要看誰的材質、工藝對環(huán)境危害更小、誰的服裝碳排放更少,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,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。
中國紡織服裝業(yè)正在面臨國內外雙重“綠色”壓力。服裝產業(yè)需要尋找一條全新的道路,是不丟棄、不停息的完全循環(huán)型再生系統(tǒng),一句話,低碳與可持續(xù)。遺憾的是,這樣的技術與市場在中國都還沒有普遍形成。
我國政府宣布,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%至45%,并把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中長期規(guī)劃。這份減排的任務,紡織服裝產業(yè)如何能完成?
能夠讓大眾參與到碳減排當中,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??那就是一套“有生命力的服裝”!暗吞佳b”意味著讓每個人在消耗全部服裝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總量更低,并一衣多搭、增加每件衣服的使用率。人們的消費理念發(fā)生變化后,會給紡織服裝業(yè)帶來新的變化,并影響著產業(yè)的“低碳”水平。
通過一種技術,可以將廢舊衣服中的聚酯纖維進行化學處理,還原出聚酯原料,重新生成新的聚酯纖維來用于新的服裝制造。選用可循環(huán)利用材料儼然成為服裝行業(yè)可以走上綠色低碳道路的重要路徑。
一件衣服的碳排放是多少?一份調查顯示,35%的調查對象會在換季時購買衣服,25%的人會每月甚至每隔兩周買一次衣服,這意味著60%的人至少每一季都會購買新衣服,而購衣頻繁的人群大多以年輕的女性消費者為主,只有不到15%的人一年才購置一次新衣服。
而對于衣服的使用周期,只有35%的調查對象表示一件衣服要穿2年以上,28%的人會穿1~2年,25%的人會穿3個月至1年,還有12%的人一件衣服買回來只穿幾次就不穿了。
這樣的調查結果意味著什么?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們的舊衣服正在迅速增加,而背后的浪費與污染可能也在迅速增加,“折算”成流行的話說,那就是我們的碳排放與日俱增。
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一件衣服從原材料的生產到制作、運輸、使用以及廢棄后的處理,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對環(huán)境造成一定的影響。
根據環(huán)境資源管理公司的計算,一條約400克重的滌綸褲,假設它在中國臺灣生產原料,在印度尼西亞制作成衣,最后運到英國銷售。終其“一生”要排碳47千克,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。
-- 來源: 中國紡織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