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貓膩”:廠家上市前把衣服價格定在高位再打折出售
歲末即將來臨,市內(nèi)各大商場的秋裝全面上市,連折扣店的服裝,也順勢一起換季,進入新一輪銷售熱潮。不過,隨著越來越頻密的服裝打折以及品牌折扣店的出現(xiàn),服裝價格也變幻莫測。
市民梁先生反映,黃金周期間,各個商場都在搞活動,他在岐江邊一百貨公司內(nèi),看中了一件襯衫,上面的吊牌寫著1000元,打折后為600元。
他覺得衣服的質(zhì)料不錯,款式也符合自己,很劃算,便高高興興付款買了下來。誰知道,當他逛到市內(nèi)另一家商場時,便看到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衣服,貼出來的正價也就400元。梁先生回百貨公司進行理論。工作人員只冷冷地表示,貼價格標簽時弄錯了,但愿意退回差價給梁先生。梁先生說:“還好我在別的地方找到了同樣的服飾,發(fā)現(xiàn)其中的貓膩,如果不是的話,那真是虧大了。”
折扣衣服未必真劃算
一位從事服裝買賣的朋友就表示,像梁先生反映的這種情況,是商家慣用伎倆,對于品牌服裝,除了改變原價外,在折扣的浮動上,銷售專柜其實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權(quán)。
“就好像我現(xiàn)在做的這個G字母開頭的女裝品牌,生產(chǎn)廠家在深圳,加盟批發(fā)拿貨的價格為服裝原價3折,進駐商場要另外給一定的租金,我們一般都不會以低于5折出售!彼硎荆话阈抛u好的商場相對會按照市場需求,不斷下調(diào)售價,但在一些加盟商鋪和小型商場,他們就往往會重新貼上標簽,若不是行內(nèi)人或經(jīng)常留意服飾價格變化,根本無法判斷衣服的折扣是否真的劃算。
有百貨業(yè)人士表示,他們對價錢的定位也很無奈。“現(xiàn)在同行業(yè)的競爭越來越厲害,營銷手段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。尤其在黃金周之后,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各類活動吸引客源。久而久之,廠家覺得自己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了,所以在上市前就把衣服價格定在高位,再打折出售。”
-- 來源:廣州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