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ldquo;歐華網rdquo;報道,近日,在馬德里最繁華的街道之一Calle Toledo上,一位華人新開了一家服裝店。乍看店面,以為是一家ZARA,但細一看又不大對頭,原來是店名不是....." />
據ldquo;歐華網rdquo;報道,近日,在馬德里最繁華的街道之一Calle Toledo上,一位華人新開了一家服裝店。乍看店面,以為是一家ZARA,但細一看又不大對頭,原來是店名不是ZARA,而是ZAIRA,小小的ldquo;Irdquo;被擠在中間,不認真看還真看不出來。除此以外,這家店的店面裝潢、甚至內部裝修、衣服的風格都和ZARA十分接近,只是價格更加便宜。
這件事情反映出一個事實:目前,在西班牙的華商中,由于缺乏全局觀,許多商家不著眼于建立良性的競爭環(huán)境,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,而是樂于采用最原始的競爭手段,靠價格戰(zhàn)、套牌、惡意拖欠貨款來ldquo;求發(fā)展rdquo;。
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 讓別人說去吧
眾所周知,商家做生意,為了維持生意的正常運轉,需要必要的資金量進行周轉。如今,在西班牙從事服裝行業(yè)的華人商家,表面看上去,不管是零售或者是批發(fā)的,頗為順風順水,而實際上絕大多數都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,除去客觀上受經濟危機影響之外,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,商家之間在生意賬務往來上相互長期拖欠,各自運用拖欠資金的時機,實現(xiàn)資金的周轉。
張女士在Sevilla開有一家頗為惹眼的服裝店,該店從開業(yè)經營至今將近三年。在服裝店生意好的時候,基本上不到一個星期就要來馬德里進一次貨,或者直接打電話給馬德里的批發(fā)商,按照服裝的款型貨號訂貨,張女士所要的服裝,馬德里的商家都會按期如數送達。然而好景不長,時至今日的張女士在馬德里的Fuenlabrada已經拿不到貨,不是張女士不進貨,而是Fuenlabrada的服裝批發(fā)商直接回絕張女士的要求。
按照服裝行業(yè)的行規(guī),第一次進貨的商家都要付足貨款,建立起一定信用后,才可以先取貨,后付款。但是,一般在訂新貨時,需要結清上一次貨款。而張女士卻是只進貨不結帳,結果欠了東家欠西家,使得眾多的商家不愿意再與其合作。從2009年元月-7月份,張女士僅欠下陳先生一家的貨款就達17000歐元,陳先生打電話向張女士追討欠款,張女士要么借資金周轉不靈為由,懇請陳先生寬限幾天;要么索性就不接電話。后來,陳先生輾轉得知,張女士用拖欠的貨款另外開了一家百元店。
筆者問陳先生,為什么不親自前往Sevilla向張女士追討欠款時,陳先生道出了苦衷,這些都是華人服裝行業(yè)內不成文的潛規(guī)則,即使親自去也很難把欠的錢追要回來。其實,大家的境況幾乎是大同小異,陳先生自己也曾經有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,那時也是天天被人追債。相比來說,陳先生還算是講信用的商人,他的合作伙伴,多是法國、意大利、羅馬尼亞等國的服裝批發(fā)商,有著多年的合作經歷,基本上都是訂一盤貨,然后分期將貨款逐步付清。
但是服裝不比其他商品,尤其是時裝,錯過了最佳銷售期,利潤就會大幅下降,一旦商家的眼光不準,造就存貨積壓,直接影響資金的周轉就自在情理之中了。不過,像張女士這樣,明明有能力還款,不但遲遲不還,反倒用別人的錢擴大自己的生意,就屬于惡意拖欠。遺憾的是,這種事情在西班牙的華人商圈中并不是個案。
有錢大家賺 把市場作濫
在華人商家圈子里面,有一個已經被大家默認的共識:只要一個地方某一行業(yè)的生意好做,那么必定會有另外一些商家迅速接踵而至,這些商家基本上不考慮當地市場實際的消費量和承受力,一哄而上,遍地開花,把一碗飯分成若干份,形成的局面就是讓誰都吃不飽。更有甚者,一此商人不再滿足于仿制世界名牌,而是直接套牌。
開服裝批發(fā)的阿華,在做生意的過程當中,由于自己本身對服裝的款式、布料、質量等比較在行,而且經常通過自己逛街,搜集一些大大小小的服裝專柜或店家的相關信息,或者是網上瀏覽季節(jié)性和潮流性比較強的時裝,對一個時間段內的服裝盡可能的了解、掌握,然后再通知一些服裝加工廠批量生產,以最快的速度掛上貨架批發(fā)出售。因此,阿華的服裝批發(fā)店,吸引了不少的服裝零售店商家。在Carabanchel做服裝零售的阿瑛,就是阿華批發(fā)店的?停灰^一段時間,都會到阿華的店里拿貨,而且是一拿一個準,放到自己店里賣,基本上都不會滯銷。
正是阿華能夠把握市場以及當下季節(jié)流行的款式,她批發(fā)店的生意一直都還不錯,讓周圍的同類商家很是羨慕,于是,一些人就開始模仿。不是模仿阿華看市場,而是直接模仿她的牌子。一旦阿華店里的新貨一到,總會有人到她店里以借買衣服的名義,左挑右選,以便把看中的服裝款式、布料、顏色、價格等弄個明白。起初,阿華并沒有怎么在意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即使自己店的貨剛到兩三天的時間,另外的服裝批發(fā)店就有了和自己店里一樣的服裝。有些商戶,只是模仿她的進貨渠道,而有些,則是直接找便宜的加工廠,加工同樣的款式,貼上同樣的牌子。這種ldquo;貼牌rdquo;,說穿了就是套牌,就是仿冒。而有些前來進貨的零售商,只考慮價格。這樣一來,本來好好的市場也做濫了。這種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做法,如今已然在西班牙華人服裝行業(yè)內成了潛規(guī)則,這樣對于長遠發(fā)展來說是不可取的。
掘井挖坑埋陷阱
在馬德里一郊區(qū)開服裝店的青田籍葉女士說,自己的好心結果被曾經合作過將近四年的一服裝批發(fā)店同鄉(xiāng)老板所誤會,不僅生意做不成了,甚至如今連朋友都做不成。
據葉女士的講述,她每周都要來馬德里的Tirso De Molina和Fuenlabrada進貨,由于和眾多批發(fā)商比較熟悉,所以每進到一家店里,老板都會介紹一下相對好賣的貨給葉女士,同時也會問問葉女士,某某家的貨賣得怎么樣,或者那些款式好賣之類的話,對此,葉女士基本上是直言不諱、以實相告。
孰料,一服裝批發(fā)店的劉老板按照葉女士的說法,一沒有調查,也沒有取證,帶著葉女士提供的樣品,火速趕往中國廣州的服裝加工廠,加工生產之后空運到西班牙,結果讓劉老板血本無歸,至今那批貨還堆在倉庫里睡大覺。
后來葉女士才知道事情的原委。原來,李先生與劉先生在生意上有過恩怨。因為李先生的貨一直賣得很好,作同類生意的劉先生,索性坐享其成,模仿李先生的進貨風格,這當然讓李很不爽。于是,李先生打聽到葉女士和劉先生既是老鄉(xiāng),提供給葉女士的信息,肯定會跟劉先生實話實說,并且大有可能劉先生會相信葉女士的話,為的就是給長期打聽李先生店里行情的劉先生一個教訓,孰料劉先生真的上當了。后來,不管葉女士怎么跟劉先生解釋,劉先生根本不顧及多年的交情,即使再好賣的貨,也不再與葉女士有生意上的往來。
類似的事情,在西班牙華人服裝業(yè)很普遍,不管是做法國、意大利貨的,還是做中國貨的,只要是華人競爭對手,保密工作毫不懈怠。對店里的一些新老客戶嚴加防范,不像以前只要有新貨好貨,一鍋端出來以供客戶選擇,而是不再指明哪款好賣,至多就是讓客戶帶著回去賣著試試看,好的話就繼續(xù)跟貨,如果一些想搭順路車的商家,不小心就會掉進競爭對手埋下的陷阱里。
從習語ldquo;無奸不商rdquo;中可以看出,中國人對商人有著由來已久的偏見。在中國歷史上,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,以農耕文明為主導的主流社會,一直認為商業(yè)可有可無,商人賺錢,都得靠使詐。不幸的是,至少在目前,這種觀點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適用的。華人社會中,一直沒有發(fā)育出健康完備的商業(yè)文化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我們落后了一個時代。